主题: [原创]什么是家常课

  • jint
楼主回复
  • 阅读:1221
  • 回复:0
  • 发表于:2011/11/22 20:55:27
  • 来自:甘肃
  1. 楼主
  2. 倒序看帖
  3. 只看该作者
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金塔社区。

立即注册。已有帐号?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

所谓家常课,是与公开课相对应的概念,也就是指在常态下,我们每天按课程表进行的日常课堂。它没有了像公开课那样非常的境况和太多的负担,使师生都可用一种平常的心态,真实地投身于教与学的活动之中,而没有很多的功利因素干扰。新课程新课改的实施价值正在于对家常课的引领和优化重建。没有家常课的质量提升,也就谈不上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。家常课的优良品格,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。
真诚——“但写真情与实境”
大多数家常课的教学设计水平和艺术水准,也许很难与公开课相比,但它作为课堂教学原生态的自然存在,会非常有利于师生真诚地投入在教与学的活动之中,实话实说,实事实办,无需去虚假地造作和刻意地扮靓。从另一个视角看,难道这不就是家常课的一种可贵品格?教师没有了如“公开课”上比较容易产生的企盼“一鸣惊人”的功利心态的驱动,无关乎“埋没”还是“流传”的后顾之忧,没有了太多的精神负担,就会真诚地去思考教材的难点、特点和疑点,真心地去面对孩子的情况、情绪和情思,实事求是地与学生一起经历过程,去扎扎实实地实现应当达到的教学目标。
自然——“琢雕自是文章病”
课堂教学追求自然,那是因为天地造化自然万物之机,永远是世界的归依,人间的至爱。追求自然,也就是追求人的天性。以此看家常课,就因为它最原生、最常态、最本质、最纯朴,往往也具有“自然”的优良品格。说家常课具有自然的品性,当然不是认为家常课已达到了课堂教学艺术的极致,而只是就一般而言、相对而言、比较而言。正是这形形色色的功利牵累,使执教者很难以平常的心态,去自然地运作。他的课在不少方面也许会优于家常课,但刻意雕琢、过度粉饰而有违自然,却给人留下了不适感。此种境况,会使我们对家常课的那份“自然”品性,倍感亲切。
务实——“文章功用”应“经世”
宋朝诗人黄庭坚《戏呈孔毅父》诗作中云:“文章功用不经世,何异丝窠缀露珠。”强调了著文应务实,如果写文章不是为了经世致用,又有什么意思呢!确实,写文章要务实,作课也要务实。这正如崔峦同志所说“教学的最高境界是真实、朴实、扎实。要真真切切地做到‘三实’,需要教师捧出一颗对教育虔诚、对学生真诚的心,一颗淡泊名利、无私‘忘我’的心。我们欣赏并提倡‘简简单单教语文,本本分分为学生,扎扎实实求发展’的回归常态的语文教学”。家常课在许多方面自然有待提升,但它没有名利的诱惑,功利的干扰,逐利的心
态,可以本本分分地为学生的发展而教,却容易成就它“务实”的优良品性。
简约——“冗繁削尽留清瘦”
日本的著名企业家稻盛和夫认为:我们往往倾向于把事情考虑得过于复杂化,其实事情的
本质是很单纯的。表面看上去很复杂的事情,也不过是由若干简单因素组合而成。著名剧作家曹禺的女儿万方也说过,这些年她不断学习怎样“放下”,把很多的东西“放下”,让生活变得更简单些。同样的意思也出现在美国的一本畅销书《简化生活须知》上,“生活里只要有‘我真正需要的东西’就够了,其余即视为累赘”。当下的语文课堂教学,看来也要学会“放下”,其实课堂上时间有限,更应当只求有“真正需要的东西”就够了,其余即视为“累赘”。
朴素——“清水“”芙蓉”去“雕饰”
唐朝大诗人李白的名句“清水出芙蓉,天然去雕饰”,为我们深刻地揭示了艺术美的本质特征而成为千古绝唱。其实,以绮丽为美,更多的只是一种外在的美,而朴素之美,则美在本质。所以薛雪在《一瓢诗话》中强调“宁拙毋巧,宁朴毋华”;而徐增在《耐庵诗话》中则认为“古诗贵质朴,质朴则情真”。正是从这样的视角看问题,尽管家常课在许多方面会没有公开课那样绮丽多姿,但朴素无华却不能不认为是一种值得坚守的优良品格。
  
二维码

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

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 微信登陆
加入签名
Ctrl + Enter 快速发布